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发布日期:2022-09-02 11:4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站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起点上,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体系,深刻总结升华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成果,加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对于更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更高水平上建设美丽中国和清洁美丽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特别是蕴含其中的高度的包容性、系统性、辩证性、发展性、民族性和世界性,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文化土壤和文化基因。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在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不断深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重要经验。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就发出了“绿化祖国”的号召,1973年国务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正式拉开了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序幕。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制定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等,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将环境保护确立为基本国策;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把可持续发展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2007年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标志着我们党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总结人类文明发展规律,把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同我国人与自然关系客观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相结合,就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原创性、变革性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科学系统回答了事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深刻阐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根本要求、战略目标和实现路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一个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13个方面系统总结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其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在总体上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新的跃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兴则文明兴”“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等重大论断,充分阐明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深刻揭示出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道理,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对立,开辟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新的理论境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等重大论断,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创造性地将自然生态资源、环境要素纳入生产力范畴,拓展了劳动价值论的生态维度,从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角度提出绿色发展理论,实现了发展观的深刻变革,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科学阐明了生态文明建设和改善民生的关系,深刻揭示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价值立场,丰富了民生的基本内涵,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对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系统思维和方法,提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重大理念,解决了用什么样的思想方法对待自然,用什么样的方式保护修复自然的问题,为全面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并在生态文明建设新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二、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着眼于破解发展和保护的传统难题,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等突出问题,特别是各类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高发态势,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坚持走“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高水平保护,在高水平保护中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把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深刻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包括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生态环境质量目标责任体系、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生态安全体系等五大方面。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化转向。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和长远性工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历史新台阶、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党中央不断完善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建设系统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党中央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全面系统部署;持续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建立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实施严格问责。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系统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河湖长制等一批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全面建立。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实现高质量发展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协同发展。特别是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整体布局,倒逼生产方式和发展方式转型,全社会更加重视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的作用,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加快推进,形成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将重要生态区域划入生态红线,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有效遏制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现;稳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强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湿地及海岸带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加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等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生态红利。

新时代成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最大的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经济结构加速转型,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由2015年的12%提高到2020年的15.9%,煤炭比重从64%下降到56.8%。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十三五”时期万元GDP用水量累计下降25%,2020年单位GDP能耗比2015年累计降低13.2%。国土绿化稳步推进,森林覆盖率从2015年的21.63%提高到2020年的23.04%。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重大成效,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升至87%,与2015年相比,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累计下降28.8%;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由2015年的66%提升至2020年的83.4%、劣Ⅴ类水体比例由9.7%降至0.6%。2020年相比2015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累计减少13.8%、15.0%、25.5%和19.7%。积极履行碳减排承诺,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降低18.8%,比2005年下降48.4%,超额完成向国际社会承诺的到2020年下降40%~45%的目标。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生态环境挑战中发挥引领作用,推动达成和加快落实《巴黎协定》,习近平总书记向国际社会作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我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保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中华大地乃至全球范围都展现出勃勃生机和强大生命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在中国式现代化总体框架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更好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加快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加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研究阐释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战略任务,为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加强对生态文明等领域的分析研究,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民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伟大实践中,提出的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理论和概念,生态文明建设是具有世界影响、能凝聚全球共识的标识性概念之一。在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更加显示出其全球意义。因此,加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以全球化视野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着力点、着重点之一。

加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要把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起来,系统学习、深刻领悟、掌握精髓,深入理解和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用以指导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加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必须夯实学科基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开展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跨领域研究。根据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深刻把握生态文明研究的学科特点、发展规律和内在要求,不断优化调整学科布局,着力构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辅相成、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融合发展、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创新发展的生态文明研究学科体系,为进一步回答好如何建设生态文明重大课题奠定更为坚实的学科基础。加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必须着力增强学术原创能力。围绕《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总结的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创性思想,全面深入系统地研究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理论主题、体系框架、逻辑结构、概念范畴等方面作出有深度的学理阐发。坚持问题导向,立足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伟大实践,聚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提高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等事关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前瞻性、基础性、储备性研究,努力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重大理论、观点和学术思想。加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必须努力提升国际话语权。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认同。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抓住重大机遇,积极在全球视野下开展平等交流与互动,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标识性概念,引导国际学术界研究和讨论;用国际社会听得懂、易接受的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讲好中国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持续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国际传播和国际化,为世界发展和文明进步、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应有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高度重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习研究宣传阐释工作,持续加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亲切关怀和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整充实相关学科和研究力量,成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生态文明研究所、生态文明研究智库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加强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整体性、系统性、学理性研究,持续深化党和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基本理论和基本方略研究,持续开展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比较研究,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学术研究成果,为党和国家决策提供了一系列智库研究报告。面向未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将继续提升生态文明研究质量,聚焦关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战略问题,加强与各层次、各类别、各领域生态文明机构协同创新,坚持为人民做学问的理念,着力回答“时代之问”,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为加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而努力奋斗。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来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与实践》专刊作者:石泰峰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